導航
校園新聞
首頁> 校園新聞> 正文

【科大戰(zhàn)“疫”】后勤越保障,戰(zhàn)疫越順暢

2020年02月11日 16:01 文、圖/新聞辦 雷超 點擊:[]

編者按:當前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已成為全國人民最緊迫的政治任務,宣傳部現開辟專欄,報道在校黨委的堅強領導下,全校迅速部署、團結協作、多措并舉,嚴格落實防控工作要求,全校師生員工全力以赴投入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阻擊戰(zhàn),共同筑牢群防群治戰(zhàn)線的實際舉措,凝聚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(zhàn)的精神力量。

疫情防控工作中,后勤保障部門沖在工作一線,雖然仍處于假期中間,在人力不足的困境下,后勤工作人員超負荷運轉,在后勤集團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統一調配下,他們分成物資供應、醫(yī)療服務、物業(yè)管理三條戰(zhàn)線,承擔了物資供應、清掃消毒、醫(yī)療服務、物流傳送等保障工作,以飽滿的工作熱情、細致地工作態(tài)度,有力保障了幾千名教職工及家屬教職工的生活。

蔬菜供應有條不紊

2月8日上午12:00,在我校疫情防控期間由后勤集團設立的零利潤蔬菜供應點,通過3個小時緊張而有秩序的工作,364份個性化配置的蔬菜全部發(fā)放到教職工及家屬手中,從早上6:30開始一直忙著卸菜、分裝標價、現場售賣的餐廳工作人員終于歇下一口氣,這是后勤集團“抗疫情保民生,零利潤蔬菜進小區(qū)”活動開展的第6天。

在飲食中心負責人馬玉清的率領下,25名工作人員“兵分三路、相互銜接”,蔬菜供應活動有條不紊。第一條線是餐廳職工張海東負責的“供需線”,工作職責包括征求教職工的購菜需求和建議,不斷改進方案,將引進蔬菜的品種從15種增加到20種,還增加了新鮮水果和肉類的供應。另外還有每天電話聯系未央區(qū)個大超市和批發(fā)市場進行市場調研,確保采購蔬菜的價格優(yōu)惠、質量優(yōu)質;第二條線是郭玲負責的“信息線”。她建立了900人的“后勤集團零利潤蔬菜大肉供應”微信群,全天18小時在線,公示當天的菜價,統計需求信息,經過確認、歸類、整理,反饋至“供需線”負責人;第三條線是“物流線”,在馬玉清的帶領下,負責現場蔬菜清點、分裝、運輸、分發(fā)的工作。此外還包括每天給被隔離的兩棟單元143戶教職工送菜的工作。馬玉清感慨地說:“疫情防控是對我校餐飲工作的一場大考驗,幾天來,餐廳在校的25名工作人員雖然辛苦,但是干勁反而更足了,大家一起打‘配合戰(zhàn)’、‘攻堅戰(zhàn)’,讓我們的教職工在疫情期間都能吃到平價、新鮮的蔬菜水果和肉類?!?/p>

醫(yī)療服務緊張有序

“2002年抗擊非典疫情的時候,我就在校醫(yī)院疫情一線工作,所以這次疫情一開始,我們是有準備地投入戰(zhàn)斗”,校醫(yī)院院長樊虎杰說。1月22日開始,校醫(yī)院就在后勤集團的領導下緊急儲備醫(yī)療物資,采購了84消毒液、過氧乙酸、氰氯菊酯等消毒藥水原液1000多公斤、消毒噴霧器30多臺,分兩批采購口罩6000多個、體溫計3500個,還采購了阿比多爾、蓮花清瘟膠囊等一系列相關藥品2000多盒。

在樊院長的調配下,17名醫(yī)護人員分成三組投入緊張繁忙的工作中,護士長趙曉玲拋下年幼的孩子,從農歷臘月二十八住校后就再沒回去過。她負責醫(yī)療物資的儲備、分配及使用指導,每天早上8點投入工作后要一直忙到晚上12點以后,午飯吃泡面。

申三梅、董文靜、李苗苗等護士每天一大早就穿上防護服,進入隔離區(qū)工作,為100多戶400多人采集體溫數據,檢查身體,追蹤觀察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?!斑M入隔離區(qū),心里再害怕,表面也要保持鎮(zhèn)定、和藹,這是醫(yī)護人員的職業(yè)準則。有的住戶一開始不愿意配合,態(tài)度很差,這時候首先要通過心理安撫去切入工作,拉近距離。通過一段時間的工作,隔離區(qū)的教職工和家屬都認可了這幾名護士的工作。”樊院長說。除了隔離區(qū)的工作,醫(yī)護人員每天還要打200多通電話,采集單獨隔離在家的其他人員的體溫數據,樊院長說:“我們的工作越細致,大家的安全系數就越高。”

物業(yè)管理細致負責

吃泡面、熬通宵,沁園小區(qū)物業(yè)辦公室主任張建軍已經連續(xù)工作3星期,沁園小區(qū)1682戶2026名教職工及家屬的安危,時刻牽動著他的心。寒假期間留守的工作人員僅剩平時的三分之一,卻要應對比平常工作繁忙幾倍的工作,他向全體住戶公布了自己的電話號碼后,手機就成為“熱線”,平均每半個小時就要接40多通電話。為了暢通信息渠道,他還在社區(qū)開創(chuàng)了網格化管理微信平臺,每個單元選拔一位住戶做“樓長”,樓長身兼群主,幫助大家暢通信息渠道,提高了工作效率。談起疫情防控工作的感受,張建軍不提辛苦,表達出來的只有身邊幾個同事帶給他的感動。

第一個讓他感動的是賈佰平師傅。疫情防控一開始,賈師傅一肩扛下了隔離區(qū)保潔、通勤管理的全部工作,成為隔離區(qū)143戶311名教職工及家屬身邊“最親近的人”。他每天早上7點上班,先密封處理完整樓住戶的垃圾,再仔細地為所有樓道打掃衛(wèi)生、消毒殺菌。熱心的賈師傅還義務充當了大家的“黃馬甲”“快遞員”,送到隔離區(qū)外的快遞、蔬菜水果等生活用品,全部由他送上門,幾趟跑下來,防護服里面就是一身汗。張建軍說,“賈師傅身處隔離區(qū),每天上下奔忙,從沒抱怨過?!?/p>

第二個是同在后勤一支部的黨員付明。2月9日,付明親手將自己家儲備的700個3M口罩送給沁園小區(qū)防疫一線的工作人員?!按蠹覉?zhí)勤都很辛苦,也有危險性,這些口罩送給大家,你們勤換著點。”樸素的話語中透露出深深的情意。張建軍提出給他返還成本時,他卻極力拒絕。

第三是陳建農、李玲兩位同事。小區(qū)封閉管理后,許多住戶反應需要外出交納天然氣費的問題,這兩位職工主動承擔了幫大家繳納天然氣費的工作。他們通過微信網絡,三天統計好了全小區(qū)需要天然氣續(xù)費的住戶。2月6日,他們來到鳳城八路秦華天然氣服務大廳,用3個多小時的時間為全體住戶交上了天然氣費用,教職工紛紛在微信群為他們點贊,他們卻說“大家不要表揚我們,我們只是做好分內的事?!?/p>

眾志成城,共克時艱。阻擊疫情在繼續(xù),全校防控工作絲毫不能松懈。我們堅信:還有許多硬仗要打,但是全體陜科大人的意志、信心和能力,也將在一次又一次的萃煉中愈加提升愈加強大。

(終審:杜楊  編輯:雷超)